——“学习强国·周秦文化与青铜器”开栏一周年侧记
2024年7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会同宝鸡市委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宝鸡基地)三方共建,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周秦文化与青铜器”为契机,正式推出“学习强国·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经过一年的持续运营,该栏目已形成“学术研究一听我讲文物一瑰宝探秘一寻觅周秦”四位一体的主题架构,稿源充裕、社会反响热烈,成为国内高校社科学报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标志性样本。
一、栏目建设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此大背景之下,“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既是贯彻“两个结合”的基层实践,也是中宣部哲学社会期刊重点专栏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地。宝鸡作为西周肇基、秦人东进的历史地理枢纽,拥有周原遗址、雍城遗址、石鼓山墓地等国家级大遗址群,出土青铜器两万余件,被誉为“周秦文化发源地”“青铜器之乡”。区域禀赋与学术传统共同决定了栏目建设的战略价值:一方面,可将最新考古报告、金文考释与理论阐释及时转化为公共传播媒介;另一方面,可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的庞大用户生态,将学术成果普及化、可视化,进而反哺地方文旅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从学报专栏到中宣部重点专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周秦文化与青铜器”专栏创设于1984年。其时学界刚刚走出“文革”桎梏,李学勤、裘锡圭等前辈学者倡导“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周秦青铜器研究逐步升温。学报编辑部结合地域特色,率先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开辟专栏,先后刊发李学勤、常金仓、彭曦等多位专家著作。40余年来,专栏共出版129期,刊文362篇,内容涵盖西周金文与礼制、秦国文字与制度、青铜艺术与技术、区域考古新发现等四大板块,形成了“史料一阐释一理论”循序渐进的学术体系。2023年12月,该专栏获批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每年拨付10万元专项经费,标志着其从地方学术平台跃升为国家文化工程。
三、四维主题概述
为适应“学习强国”移动端碎片化、可视化、场景化的阅读需求,栏目在原有学术体系基础上细分为四个主题。学术研究:精选学报已刊发的最新论文,在保持核心观点与论证逻辑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至2000字左右的“浓缩版”,并配以高清器物图、铭文拓片、考古现场照片,实现“一图读懂”效果。听我讲文物:邀请考古院、博物馆青年学者以第一人称叙事,讲述青铜器背后的“人”与“事”,突出故事性与情感共鸣。瑰宝探秘:聚焦宝鸡地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如石鼓山 M3“户”器群、眉县杨家村窖藏等,以短视频+图文长图形式,实现“沉浸式”云考古。寻觅周秦:设置互动议题,引导用户实地打卡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青铜器博物院、秦雍城遗址,上传图文短视频参与UGC生产,形成线上线下联动。
四、内容构筑流程
为确保学术质量与传播效果并重,编辑部创设“双三审”流程:
(1)学术端:作者一责任编辑一栏目主持人一主编四级把关,突出“史实准确、观点鲜明、文字精炼”。
(2)传播端:学报编辑部初审一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复审一“学习强国”宝鸡平台终审,重点审查意识形态、图文版权、语言通俗化。
每篇推文均建立“一人一档”修改记录,实现全流程可追溯。一年来,学术研究版块共推送25篇精品文章,总字数约5万字,配图120余幅,音视频素材30余条,单篇平均阅读量近9716次,点赞、收藏、转发等互动指标居陕西学习平台前列。
五、传播效果
廉政史鉴:新疆大学黄锦前教授《西周金文中的怠政、庸政和惰政》一文,原文1.8万字,普及版压缩至1900字,增加“廉政微评”栏目,将西周“司工”失职问责与当代“躺平式干部”治理并置,阅读量达2.9万,引发陕西省纪委监委官网转载。
礼仪复原:天津师范大学叶先闯博士《新见贤鼎铭文揭示西周大射礼》一文,结合3D建模复原射礼场景,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首页推荐。
六、理论反思
传统学术期刊以纸本为中心,读者群高度专业化,“影响因子”成为单一评价标准。“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的实践表明,学术期刊完全可以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实现“学术一大众一产业”三维贯通。
内容维度:以“学术为体、普及为用”,坚持史实准确性、价值引领性、叙事趣味性“三位一体”。形式维度:纸本论文一数字长图一短视频一互动H5的跨媒介叙事,满足不同场景阅读需求。评价维度:引入传播力指数(阅读量、互动量、转化率)与学术力指数(被引频次、政策采纳、社会反馈)双轨并行的评价体系。主体维度:构建“高校学报一地方政府一主流媒体一文旅企业一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协同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模式为其他高校社科学报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也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贡献了基层经验。
结语
“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的建设,是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宝鸡市委宣传部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它为地方文化与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范例,也为其他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该栏目有望继续深耕周秦文化沃土,挖掘更多学术成果,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让周秦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宝鸡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杂志社副社长、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